演繹漢方智慧

中醫是極富哲理的健康藝術,【漢方】是一首詩 . . .
具有悠久歷史的中醫,隨著歲月的流逝而持續發展,在世界形形色色的傳統醫學中,也能稱為是具有最完整體系者,同時更是以調理和治療為目的。其理論與技術,即使在現代也從未失去其實用性的價值。與此同時,以草本中藥為處方的藥物療法更具獨特的魅力,其 “同病異治” 和 “異病同治” 是以人為本的最佳體現,而醫者之處方卻是體現其醫品醫術的作品。
陰陽五行:以中國古代的自然哲學為基礎的傳統醫學
【註】中醫一般指中國以漢族人創造的傳統醫學為主的醫學,所以也稱漢醫,以區別中國其他傳統醫學,如藏醫、蒙醫、苗醫等等民族醫學。
中醫以陰陽五行作為理論基礎,將人體看成是 “氣、形、神” 統一體,通過 “望、聞、問、切” 四診合參的方法,探求人體內 “五臟六腑、經絡關節、氣血津液” 的變化、判斷邪正消長,以辨證論治原則,制定「汗、吐、下、和、溫、清、補、消」等治法,使用中藥、針灸、推拿、按摩、拔罐、氣功、食療等多種治療手段,使人體達到陰陽調和而康復。
- 【陰陽】和【五行】- 所謂【陰陽】,是將萬物大略分為陰與陽兩種對立的性質;而【五行】是用木、火、土、金、水五個(元素)哲學範疇來概括客觀世界中的不同事物屬性,並用五行相生相剋的動態模式來說明事物間的相互聯繫和轉化規律。
- 【運氣】- 運氣學說,又稱五運六氣,是研究、探索自然界天文、氣象、氣候變化對人體健康和疾病的影響的學說。五運指自然 界一年中春、夏、長夏、秋、冬的季候循環。六氣則是一年四季中風、寒、暑、濕、燥、火六種氣候因子。
- 【臟腑】- 臟腑學說,主要研究五臟(心、肝、脾、肺、腎)、六腑(小腸、大腸、胃、膀胱、膽、三焦)和奇恆之腑(腦、髓、骨、脈、膽、女子胞)的生理功能和病理變化。
- 【經絡】- 經絡學說與臟腑學說密切相關。經絡是人體內運行氣血的通道,有溝通內外,網絡全身的作用。
方劑配伍:以“君-臣-佐-使”為複方基本原則的配方藝術
君臣佐使是《內經》提出的中醫藥處方原則。「主病者,對症之要藥也,故謂之君。君者味數少而份量重,賴之以為主也。佐君以為臣,味數稍多,份量稍輕,所以匡君之不迨也。應臣者謂之使,數可出入,而份量更輕,所以備通行嚮導之使也。此則君臣佐使之義也。」
以“君臣佐使”作為方劑配伍的複方,其不同組方成分彼此增強、抑制和平衡。很多單味草藥產品,除了治療效果不夠強之外,長期單一高份量服用反而有害!
治“未病”:以調理不適和養生為目的的預防醫學
即使不算是疾病,也可能會有身體狀況不佳或感覺不適的情形,若置之不理,則有可能演變為真正的疾病。和未確定“病名”即無法治療的西醫(機械觀念)不同,中醫在身體狀況微恙的階段即可進行治療。雖然還不能稱之為疾病,但是身體狀況已經欠佳的狀態稱之為“未病”。從未病的階段即開始進行治療,便能防範將來可能成形的疾病。其治療的目的有三:1)陰陽維持平衡;2)氣、血、津液充沛循環;3)五臟六腑機能協調良好。
註:中國古代醫學四大經典
中醫之四大經典,即《黃帝內經》(簡稱《內經》)、《難經》、《傷寒雜病論》、《神農本草經》之稱。其中,《內經》、《難經》,闡發醫理,為現存的兩部權威理論醫著;《傷寒雜病論》論述內傷外感各證的辨證施治及處方用藥,肇啟中醫臨床醫學之端;《神農本草經》則載錄藥物性味功用,被後世奉為中藥本草的祖書。
《內經》為中醫醫學之宗。其養生學說,在 “天人相應,形神合一” 等整體觀念的指導下,《內經》提出了協調陰陽、飲食有節、起居有常、恬淡虛無、精神內守等一系列防病健身益壽的養生方法,其中防重於治的思想尤為可貴。
草本創造奇蹟
中國人使用草本(包括藥草)已有幾千年歷史 . . ...
品悟茶禪一味
茶,作為主要的飲品之一已有幾千年歷史 ...
演繹漢方智慧
中醫是極富哲理的健康藝術,【漢方】是一首詩 ...
生命源於天然
生命是形體與生機之天然合成,充滿活力 ...
與您分享最好
把快樂告訴一個朋友,你將得到兩個快樂 ...
透視城市與人
亞健康:都市無形殺手正在威脅我們的生活 ...
【花】色香九宮格
色香味【花】以其迷人的姿態深受眾多OL鍾愛 ...
【果】生生十二緣
植物的種子【果】實是最具活性的部分
【茶】中國十大名茶
茶葉,與咖啡和可可並稱為世界三大飲料 ...
【草】衣木食
民間【草】藥是先人長期經驗積累而成的智慧結晶 ...
關注血糖血壓
為何需要長期關注血糖和血壓的健康? ...
五行{花}茶
以【黃帝內經】所提出的五行體質學說為依據 ...
Leave a comment